信息来源:北京土地学会 ??发布时间: 2025-06-19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耕地保护作为系统工程,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为民族复兴伟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结合第35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6月18日,北京土地学会联合北京自然资源资产协会组织开展了“提升耕地质量 完善占补平衡”政策解读培训会。
会上,北京土地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北京土地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克宁两位专家分别对《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个政策文件进行了解读,并围绕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战略目标、挑战、思路、措施等进行了交流分享。
王健从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政策要义与创新、篇章解读、总结思考五个方面对《实施方案》作了认真梳理和细致分析,指出《实施方案》对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部署,是新时代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实施方案》强调形成层次分明、上下衔接、务实管用的建设标准体系,明确了重点建设内容和时序安排,优化了建设布局和分区建设主攻方向,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方案体系,并围绕解决“土”“水”“钱”三大要素,注重贯通运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调整、水资源配套、资金投入等多方协同的创新性政策措施。提出下一步工作中《实施方案》如何更好地划分市县之间的功能作用、如何保障建成前后项目区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减少,以及农业农村部门承担的角色等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吴克宁从耕地占补平衡的历史沿革着手,浅析了耕地大占补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困境,对《意见》中的主要目标、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部分进行了重点阐述和评析,并结合《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论述了调整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式、严格补充耕地管理和指标调剂等内容,以及做好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报批和占补平衡新旧政策等的衔接。针对北京耕地保护工作的基础、原有标准、配套标准、政策发文等情况,提出了划分管理对象、实行分类收费、下达年度补充耕地任务、“以租代保”占补平衡经济补偿制等的工作建议。从当前耕地保护的形势出发,提出了优化耕地保护考核规则、健全永农优化调整机制、量质并重严格占补平衡管理等改进完善耕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初步思路,并从“良田粮用”角度,阐述了进一步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思考和见解。
本次会议由北京土地学会耕地保护与国土综合整治专委会主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土地所副所长寇宗淼主持,北京土地学会副会长陈轲、北京自然资源资产协会副会长茹小斌出席会议,两会120余名会员代表参加培训学习。